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台当局在芬兰的所谓“代表”林昶佐就任两个月,台媒“中央社”近日征求芬兰站特约记者,遭到外界质疑是在因人设事。民众党民代刘书彬认为,相较于欧洲其他地区来说,芬兰可能不是排在最前面,难免会让人有因人设事的观感。台艺大广电系教授赖祥蔚则认为,台“中央社”是由台当局编列预算的官方通讯社,海外记者仅20多人,如今忽然新增芬兰站特约记者,应说明有何重要性,以免被误以为是否特别讨好林昶佐。
台媒“中央社”20日发出征才通告,拟聘用芬兰站特约记者,派驻地点为芬兰首都赫尔辛基,工作内容包括进行采访与编译工作,并且为台“中央社”以中文撰写新闻报道、拍摄新闻照片与视频,时值林昶佐就任台当局在芬兰所谓“代表”满两个月,因此也引发外界因人设事相关遐想。
刘书彬21日受访时表示,因应台当局财源规划,防务与社福相关预算逐年升高,台当局文化主管部门等经费则相对减少。台“中央社”派人必须全盘评估,包括是否有文化通讯、新闻必要性等,否则难免会让人觉得因人设事,或者只是为了林昶佐量身订造。
刘书彬指出,相较于欧洲其他地区,台湾地区与芬兰在经济、贸易与文化等交流都不是排在最前面。台“中央社”确实应该把这些层面纳入考量,“钱应该要花在刀口上”。台民意机构本会期将审查明年度预算,目前还没有看到台“中央社”提出相关规划,仅能先采取预算冻结等较为中立的做法。
刘书彬说,未来待台“中央社”提出相关人事规划,只要把人员配置的理由说明清楚,如果有其必要相信预算就能解冻。反之如果不符合预算编列内容,也有可能直接遭到台民意机构删减。
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黄奎博说,他想不出台“中央社”设芬兰特约记者的必要。特别是在林昶佐出任所谓“代表”后,此事更是让人感到不解。台“中央社”是台当局官方通讯社,最好跳脱党派与商业考量,以有限资源合理派赴记者,让台湾民众可有较平衡的新闻来源。
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教授钮则勋表示,台“中央社”大阵仗征求芬兰特约记者,应该思考有无没必要性,不应被认为是为特定人士做嫁衣,甚至“出口转内销”来包装个人形象。不仅会做小格局,恐引发政治风波。
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庄伯仲指出,通讯社征求海外特约记者,应全盘考量是否能有足够的新闻价值和产出。尤其近年来台“中央社”降低成本,大量缩减在外人力,连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没有特派员。反而芬兰有特约记者,不是很奇怪吗?
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